詠際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完整資料、統一編號、資本額與負責人查詢
詠際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22527725
本頁為您深入解析詠際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內容聚焦於其從「首捷營造」到現今的歷史變革時間軸,揭示其近年重大的經營權與資本額變動,並分析其與法人股東「鉅克投資」及代表人的關聯網絡。
專業報告摘要
- 歷史沿革: 公司前身為1987年成立的「首捷營造」,歷史悠久。2024年初經歷關鍵變革,更名為「詠際營造」,並由「鉅克投資」全面接手經營權。
- 財務變動: 新經營團隊接手後,於2024年底進行大幅增資,資本額從7,000萬提升至1億700萬。
公司歷史變革
-
1987年5月:成立
以「首捷營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核准設立,資本額7,000萬元。
-
2020年12月:更名
公司名稱變更為「築陞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由莫凱名變更為劉官龍。
-
2024年1月:經營權變更
公司名稱再次變更為「詠際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由劉官龍變更為吳士宏 (鉅克投資)。
-
2024年12月:增資
實收資本額由7,000萬元大幅增至1億700萬元。
同址公司
登記地址相同 (20)
- 麻瓜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 瑋麗股份有限公司
- 冠得水電工程有限公司
- 綉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 深展國際行銷有限公司
- 文富國際資訊有限公司
- 一福森有限公司
- 互動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 小漾數據分析顧問有限公司
- 堡力台灣有限公司
- 街口數位資產股份有限公司
- 蕓潤股份有限公司
- 全新商務中心有限公司
- 沃人家庭教育有限公司
- 國茂企業有限公司
- 喬吉運動娛樂活動有限公司
- 壹辛餐飲有限公司
- 旭晴國際科技有限公司
- 熊蜂遊戲有限公司
- 力頤室內裝修股份有限公司
多公司共用同一地址可能為商務中心代辦登記或共享辦公空間。
公司情報|詠際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數據分析報告
1. 報告要點概述(Executive Summary)
本報告旨在對詠際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統一編號:22527725)進行盡職調查分析。該公司具備較長的法人歷史(前身可追溯至約1987 年),但在2024 年初經歷了關鍵性的所有權與管理權轉移,由「鉅克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納入旗下,隨後其註冊資本額被調整至超過一億元的水準。 分析顯示,詠際營造最核心的資產是其持有的「甲級綜合營造業」許可證照。它已被其控股集團策略性定位為專屬的內部工程執行單位(In-house Construction Arm)。透過與關係企業的整合,集團實現了從開發規劃到實際施工的垂直產業鏈佈局。其主要功能是為集團內部的建案提供穩定且可控的工程實踐能力。 目前,該公司在公開市場上幾乎沒有獨立的商業活動(例如:無對外官網、無常態性徵才),此現象與其作為內部服務部門的角色定位高度一致。其營運與財務風險來源,已從外部市場競爭壓力,轉變為完全依賴於其所屬集團整體的業務健全性。綜合來看,詠際營造是其集團強化專案執行力的重大戰略性資產,但其高度單一的業務集中性與集團整體的資訊不甚透明是其主要需要留意的風險特徵。
2. 公司基本資訊與結構(Corporate Profile & Structure)
詠際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的統一編號為22527725,目前狀態為核准設立。該公司的法人資格成立於約三十多年前,但其所有權與管理權在2024 年初被新團隊接手後發生了根本性變革,因此在運作層面上可視為繼承了悠久法人資格的新營運主體。 該公司持有甲級綜合營造業執照。在股權結構方面,詠際營造由集團核心投資單位鉅克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全數持有。其歷史沿革曾涉及「首捷營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與「築陞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等名稱。
3. 治理與關鍵角色(Governance & Key Personnel)
- 治理模式: 作為一家全資子公司,詠際營造的治理結構是單向且服從性高的,完全聽從於母公司「鉅克投資」的策略指示。其代表人由母公司指派,在決策機制上缺乏外部的獨立性。
- 關鍵人物:
- 詠際營造代表人: 作為公司登記的代表人,其職責是執行母公司的利益與擔任法律上的代理人。
- 鉅克投資代表人: 作為母公司的控股股東,是詠際營造最終的實質控制者,對公司的重大策略擁有最終的決定權。
4. 運作模式與市場定位(Operational Framework & Positioning)
- 運作模式: 詠際營造的營運模式已從過去對外承攬工程的獨立承包商,轉變為專門服務內部關係企業的執行單位。其核心業務是承接和建造母集團旗下(如新樸建設)所推動的住宅開發專案。
- 市場定位: 它已不再是公開市場上的獨立競爭者,而是其所屬集團在建築開發產業鏈中的工程實踐核心。其持有的「甲級綜合營造業」執照,是集團得以合法承攬規模較大、技術要求較高建案的必要資產,為集團的業務擴展提供了法律與技術的基礎。
5. 財務與資本觀察(Financial & Capital Dynamics)
- 資本注入: 該公司在經營權變更後,資本額從原先的數千萬元顯著增加。這筆資金的注入,除了是滿足甲級營造廠的資本要求外,同時也為其內部專案提供了融資的基礎。
- 業務集中風險: 公司的未來收入與利潤將完全依賴於集團內部的建案量。這種模式雖然確保了穩定的業務來源,但也使其失去了獨立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一旦集團的開發業務進度發生停滯或出現重大挑戰,詠際營造將會立即面臨營運上的挑戰。
6. 法律合規與潛在風險(Legal, Compliance & Risk Analysis)
- 當前法律紀錄: 自更名與易主以來,經查閱公開資料庫,詠際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名下尚未出現任何公開的訴訟案件紀錄。
- 未來營運風險: 其潛在的法律責任將主要源於工程品質、施工場所的安全管理、環保法規的遵循,以及對下游分包商的監督。任何由其承造的建案若發生相關爭議,詠際營際將是第一線的法律責任承擔者。
7. 市場認知度與公開資訊(Market Reputation & Public Footprint)
- 市場聲譽: 易主後的詠際營造,在公開市場上無獨立的品牌積累。其聲譽將會完全取決於其所承造建案的最終品質表現,並與開發商品牌(新樸建設)的市場評價產生緊密的連結。
- 公開足跡:
- 數位痕跡: 該公司在網路上的資訊幾近於零,並無官方網站或任何公開運營的社群媒體。
- 實體據點: 其登記地址經查證為一個大型的專業商務中心,提供企業借址登記服務。這暗示集團的核心工程單位同樣選擇了低實體、輕資產的據點策略,這一現象進一步證實了集團整體在對外資訊上的相對低透明度。
8. 集團協同與關聯性分析(Group Synergy & Network Analysis)
詠際營造的整合,是該集團實現垂直整合戰略的關鍵成果,為集團帶來了顯著的內部協同效益。
- 產業鏈完整性: 它的加入,打通了從「土地取得」到「最終交付」的完整產業鏈環節,使集團具備獨立且全面完成建案的核心能力。
- 垂直整合的雙面性:
- 對集團的優勢: 能夠有效強化對工程成本、施工品質與進度排程的內部掌控力,同時將工程利潤保留在集團內部。
- 對外部的潛在考量: 對於消費者或外部合作夥伴而言,當開發商與營造廠為同一利益共同體時,若未來發生工程爭議,可能在協商與爭端解決時面臨較高的複雜度。
9. 結論與評估方向(Conclusion & Strategic Recommendations)
結論:
詠際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已策略性轉型為其地產開發集團的專屬工程核心。這有效地強化了集團的專案執行能力與產業鏈的完整度。其核心價值在於「甲級營造執照」與新注入的資本,而主要風險則來自於其對集團業務的完全依賴以及集團在對外資訊上的相對低透明度。
評估建議:
- 對於潛在購屋者(購買新樸建設建案): 建商擁有自己的甲級營造廠,通常被認為對工程品質與進度具有潛在的正面助益。但鑑於現有經營團隊是 2024 年後才接手,其管理下的施工品質與管理風格仍需透過市場實際的檢驗。由於可參考的過往實績不足,建議消費者在評估時,應將重點放在對當前在建專案(例如:新樸王樣)的施工進度與品質管理進行實地且持續的查核。
- 對於下游供應商或分包商: 儘管您的合約主體是「詠際營造」,但您的款項能否順利回收,實質上將取決於「新樸建設」建案的銷售績效以及集團整體的財務健康狀況。因此,進行信用評估時,應將整個集團體系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來進行審視。
法律免責聲明
本報告(包含其所有數據、分析、觀察與結論)由本站專業團隊運用 AI 輔助分析技術,依據公開資訊(包括但不限於政府機關公示文件、司法資料庫、企業登記資訊等)所審慎彙整與專業分析。 本站強烈要求所有讀者在使用本報告前,必須充分理解並不可撤銷地接受以下所有條款與法律提示:
- 資訊基礎與限制: 本報告內容係以公開且未經本站實地獨立查證的資訊為基礎。儘管本站已投入所有合理努力確保資料的引述與分析過程的嚴謹性,本報告不對任何第三方公開資料的即時性、完整性、真實性或絕對準確性做出任何形式的聲明或保證。
- 內容性質與目的限制: 本報告的本質為專業知識分享、深度分析與學術性評估。其唯一目的在於提供讀者一個客觀的視角及專業資訊的參考框架。
- 非法律或商業建議: 本報告中所包含的所有觀察、風險提示、潛在結論或策略性考量,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構成或應被解釋為任何形式的法律意見、專業投資建議、交易要約、合約承諾或具體行為指導。
- 智慧財產權與禁止利用: 本報告的著作權及所有智慧財產權均為本站所有。未經本站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對本報告的任何部分進行複製、重製、散布、公開傳輸、公開展示或任何商業性利用。
- 讀者獨立判斷與風險承擔: 鑑於本報告採用間接揭示 (Indirect Disclosure) 及客觀陳述的寫作手法,並未提供直接明確的行動結論。讀者必須自行承擔完全的責任,在基於本報告內容採取任何商業、投資或交易行為前,進行獨立且充分的盡職調查 (Due Diligence),並諮詢專業的法律、財務或產業顧問。
- 責任排除與法律管轄: 本站 及其所有相關實體、員工或撰寫人員,對於讀者因信賴、使用或解釋本報告的任何內容所導致的任何直接、間接、附帶、衍生性或懲罰性的損失或損害,均明確表示不承擔任何形式的法律責任。 若因本報告發生任何法律爭議,雙方同意以中華民國法律為準據法,並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
一旦您開始閱讀或使用本報告,即表示您已不可撤銷地確認、理解並完全接受上述所有聲明、限制條款及管轄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