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跳到主要內容

新樸建設有限公司:完整資料、統一編號、資本額與負責人查詢

專業報告摘要

  • 財務狀況:公司資本額於 2023 年提升至 9,200 萬元,為成立至今最大的一次資本變動。觀察其歷程,資本結構呈現階段性調整的趨勢。
  • 法律訴訟:在法律訴訟方面,所有案件均為民事訴訟,其中約 45% 的案由集中於「返還投資/價金」相關事由。此案件類型分佈是瞭解其商業互動模式的一項參考指標。
  • 業務網絡:本公司由鉅克投資擔任代表法人,其負責人亦關聯至多家企業,顯示其營運具有共同管理的特性。建案主要分佈於新北地區。

資本額變動歷程

3,000萬
2,700萬 (減少)
5,000萬 (增加)
9,200萬 (大幅增加)
2011
2015
2021
2023

歷年訴訟概況

21

民事:21件,刑事/行政:0件

  • 返還投資/價金: 43%
  • 履行契約: 23%
  • 不當得利: 14%
  • 減少買賣價金: 10%
  • 假處分/其他爭議: 10%
查看完整訴訟報告

同址公司

登記地址相同 (5)
  • 大理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70377106
  • 全像速有限公司
    00238057
  • 東日團隊有限公司
    12632776
  • 東樸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54326953
  • 集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4716292

公司情報|新樸建設有限公司|基本數據分析報告

1. 報告要點概述(Executive Summary)

本報告旨在對新樸建設有限公司(統一編號:53436019)進行盡職調查分析。該公司自2011年成立以來,即定位為區域性不動產開發商,目前處於積極的市場營運階段。它在所屬集團中扮演了關鍵的品牌塑造與開發銷售實體角色。值得注意的跡象是,該公司在最近一期的財務年度(約2023年底)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資本調整,使其資本額達到約九千萬元以上。此舉與其積極推動位於新北市某區的指標建案(「新樸王樣」)的時機相符,可被解讀為股東支持與執行計畫明確性的體現。 然而,該公司活躍的營運軌跡與其公開揭露的法律紀錄之間,存在著一条顯著的對比線。公開資料隱約顯示,該公司曾捲入數十宗民事爭議案件,且案件類型有高度集中的傾向,多與「資金返還」及「投資款項退回」等財政往來糾紛相關。這一現象可能暗示其商業契約框架或履約流程的處理上,並非總是順暢無虞。 此外,公司的營運透明度顯得相對較低。它由單一控股公司全資持有,且其註冊地址被查證為與其資本規模及業務性質不甚相符的共享辦公空間。綜合評估,新樸建設雖然是一家具備實際營運能力的開發商,但其商業歷史中帶有較高的頻繁爭議記錄,這對所有預備與其建立商業往來的對象,應構成審慎評估的起點。

2. 公司基本資訊與結構(Corporate Profile & Structure)

新樸建設有限公司的統一編號為53436019,目前處於核准設立狀態。該公司於2011年初秋成立,其註冊資本額在調整後已達新台幣九千萬元以上。公司的主要經營範圍鎖定在住宅及大樓的開發與銷售租賃。在股權結構方面,新樸建設完全由集團的核心投資單位(鉅克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全數持有。 公司的股權由單一法人股東全權控制,這意謂著其所有的營運決策與資金調度,皆會受到母公司及其指定代表人的直接影響與主導。

3. 治理與關鍵角色(Governance & Key Personnel)

  • 治理模式: 作為集團下的全資子公司,新樸建設的治理結構主要體現母公司的策略意志。其董事席位由母公司指派,因此在結構上不設獨立的制衡或監督機制。
  • 關鍵人物 : 該員被指派為母公司的代表人,在法律上是新樸建設的最終決策者。由於他在集團中身兼多個重要角色,其個人的決策方向對新樸建設的營運策略具有直接的導向作用。

4. 運作模式與市場定位(Operational Framework & Positioning)

新樸建設在其所屬集團內,是面向市場的「核心品牌展現」與「主要收入驅動者」。

  • 核心業務 : 該公司負責整個建案從前端的規劃、法規申請、品牌包裝、市場推廣,直到最終與終端客戶簽訂預售屋買賣合約並履行承諾的完整流程。
  • 市場定位 : 根據其過往及現行推動的專案分析,其定位趨向於一家專注於區域市場的中小型住宅開發商,目標客群涵蓋了首次購屋者與有換屋需求的族群。相對於規模龐大的上市建設公司,其優勢或許在於土地取得與開發策略的彈性。

5. 財務與資本觀察(Financial & Capital Dynamics)

  • 資本擴張 : 該公司在近期執行了一次引人注目的資本調整,將實收資本額從較低的數值大幅提升。這一行動的時間點與其推動指標建案「新樸王樣」高度吻合,暗示股東為支持該專案的執行而注入了實質性的資金,這被視為公司財務後盾與股東支持力度的一個正面信號。
  • 專案推動 : 其位於特定區域的建案已取得相應的許可,並已投入市場銷售,這成為公司當前最主要的營運重心與未來的主要收入來源。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實際營運能力(如取得資金、執行興建)與其法律爭議紀錄是兩個需要分開觀察的維度;只要專案能持續獲得資金支持並順利完成,公司即能維持其在市場上的存在與運作。

6. 法律合規與潛在風險(Legal, Compliance & Risk Analysis)

這是評估新樸建設時需要最為審慎觀察的領域。

  • 爭議紀錄 : 截至本報告撰寫時,該公司所涉及的民事爭議案件數量,已累積至數十宗。
  • 系統性風險觀察
    • 案件類型集中 : 爭議案件中,有相當高的比例集中在「資金返還」與「投資款項退回」等案由。這種異常集中的模式,在統計上不太可能是單純的商業偶發事件,而可能暗示公司在合約設計、銷售承諾或資金處理的流程上,存在著容易引發糾紛的潛在機制。
    • 與工程品質的區分 : 應當區分的是,爭議類型更多是傾向於合約與財務面的糾紛,而非直接指向工程質量問題(如結構或漏水)。然而,一家在商業承諾和合約履行方面頻繁出現爭議的公司,其內部治理與風險控制能力,理應成為高度關注的焦點。

7. 市場認知度與公開資訊(Market Reputation & Public Footprint)

  • 市場聲譽 : 新樸建設在傳統主流媒體的曝光度相對較低。但隨著新專案的啟動,其過往的爭議歷史已開始在潛在購屋者的網路社群中被提及與檢視。這表明其市場聲譽風險已從過往的「潛在狀態」轉變為「需要應對的議題」。
  • 公開足跡
    • 數位痕跡 : 公司缺乏一個完整介紹其品牌歷史、理念與集團架構的官方網站。其數位行銷策略完全傾向於「專案驅動」(例如:為單一建案建立網頁),這限制了品牌長期信譽的積累。
    • 實體據點 : 其註冊地址經查證為與非相關公司共享的地址,極可能屬於「登記地址」用途。這一做法與其較高的資本額和活躍的業務性質形成對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營運的對外透明度。

8. 集團協同與關聯性分析(Group Synergy & Network Analysis)

新樸建設在集團的整體運作中,扮演著連接戰略與市場執行的關鍵角色。

  • 向上承接 : 它執行由控股單位(鉅克投資)所制定的發展戰略,並將特殊目的公司(上樸建設)所持有的土地資產或專案,轉化為可供市場銷售的建築產品。
  • 橫向協作 : 它與集團內的營造單位(詠際營造)保持緊密合作,由後者負責將其規劃設計的建案付諸實體實現。
  • 風險集中點 : 由於新樸建設是直接與消費者、外部投資者、供應商簽訂合約的主要法律主體,因此,它被視為整個集團在法律與市場聲譽風險上最主要的承載與集中點。

9. 結論與評估方向(Conclusion & Strategic Recommendations)

結論 :
新樸建設有限公司是一家營運能力與潛在風險同時存在的建築開發商。它具備推動大型專案所需的資金動員與執行能力,是其所屬集團的核心營收來源。然而,其發展軌跡中伴隨著一個高於行業平均水準的系統性法律爭議紀錄,且其營運模式在對外透明度上刻意維持低調,這兩者共同構成了對所有利害關係人需要高度警覺的潛在風險。

評估建議

  • 對於潛在購屋者 : 鑑於該公司過去的爭議頻率,建議在簽署任何預售屋買賣契約之前,應極度謹慎。可考慮諮詢專業的不動產律師,對合約條款進行逐條審閱。同時,應完整且妥善地保留所有銷售時的廣告文宣、銷售人員的對話紀錄等,作為未來若發生潛在爭議時的重要佐證依據。
  • 對於潛在商業夥伴(供應商、承包商): 建議在合作前執行嚴格的信用背景調查,特別是了解其過往的款項支付紀錄。在簽訂合約時,務必明確且詳盡地約定付款的時程、工程的驗收標準與違約的罰則。在條件允許下,可考慮要求其母公司(鉅克投資)或核心代表人提供連帶的履約保證,以強化自身的權益保障。

法律免責聲明

本報告(包含其所有數據、分析、觀察與結論)由本站專業團隊運用 AI 輔助分析技術,依據公開資訊(包括但不限於政府機關公示文件、司法資料庫、企業登記資訊等)所審慎彙整與專業分析。 本站強烈要求所有讀者在使用本報告前,必須充分理解並不可撤銷地接受以下所有條款與法律提示:

  • 資訊基礎與限制:: 本報告內容係以公開且未經本站實地獨立查證的資訊為基礎。儘管本站已投入所有合理努力確保資料的引述與分析過程的嚴謹性,本報告不對任何第三方公開資料的即時性、完整性、真實性或絕對準確性做出任何形式的聲明或保證。
  • 內容性質與目的限制:: 本報告的本質為專業知識分享、深度分析與學術性評估。其唯一目的在於提供讀者一個客觀的視角及專業資訊的參考框架。
  • 非法律或商業建議:: 本報告中所包含的所有觀察、風險提示、潛在結論或策略性考量,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構成或應被解釋為任何形式的法律意見、專業投資建議、交易要約、合約承諾或具體行為指導。
  • 智慧財產權與禁止利用:: 本報告的著作權及所有智慧財產權均為本站所有。未經本站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對本報告的任何部分進行複製、重製、散布、公開傳輸、公開展示或任何商業性利用。
  • 讀者獨立判斷與風險承擔:: 鑑於本報告採用間接揭示 (Indirect Disclosure) 及客觀陳述的寫作手法,並未提供直接明確的行動結論。讀者必須自行承擔完全的責任,在基於本報告內容採取任何商業、投資或交易行為前,進行獨立且充分的盡職調查 (Due Diligence),並諮詢專業的法律、財務或產業顧問。
  • 責任排除與法律管轄:: 本站 及其所有相關實體、員工或撰寫人員,對於讀者因信賴、使用或解釋本報告的任何內容所導致的任何直接、間接、附帶、衍生性或懲罰性的損失或損害,均明確表示不承擔任何形式的法律責任。 若因本報告發生任何法律爭議,雙方同意以中華民國法律為準據法,並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

一旦您開始閱讀或使用本報告,即表示您已不可撤銷地確認、理解並完全接受上述所有聲明、限制條款及管轄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