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建契約的種類與簽約注意事項

在您的都更或危老重建案,走到與建商「情投意合」、準備簽署合作文件的最後一哩路時,您將會面對一份可能長達數十頁、也將決定您未來數十年身家的關鍵文件——「合建契約」

這份契約是地主與建商之間所有權利義務的最終依歸。其中的每一個字、每一條款,都可能暗藏玄機。不同的合建模式,更代表著截然不同的風險分配與利潤結構。在您落下印章之前,徹底理解合建契約的種類與其中應注意的「魔鬼細節」,是保障您自身權益,避免未來無盡糾紛的最終防線。


一、 合建契約的三大主流模式解析

地主與建商的合作模式,主要分為以下三種:

合建模式比較:風險、利潤與特點
模式名稱 地主角色 風險與利潤歸屬 主要適用情境
協議合建(分成) 提供土地(共同出資) 地主與建商按約定比例(如 60/40)分配重建後的所有房屋與土地。風險與利潤共同承擔 危老重建、一般私地合建案。模式最單純。
權利變換 提供房地權利(共同出資) 所有權利義務依「價值比例」分配。建商投入的成本與地主房地價值由估價師評定。分配過程政府監督嚴格 都市更新、大型重建案。對地主保障較高。
委建(出資興建) 全額出資(地主自負盈虧) 地主支付固定「委建費用」給建商。重建後房屋全數歸地主所有。地主承擔所有市場風險,但也享有全部利潤 地主資金充裕、尋求全案掌控權時。

二、 簽約前的十大關鍵注意事項(Checklist)

無論您選擇哪種模式,在簽訂正式合約前,請務必拿出這份清單,逐一檢核,確保您的權益滴水不漏。

  1. 分配比例與找補方式:合約是否清楚載明了您與建商的分配比例?若最終分回的坪數有增減,差額的「找補」計價標準為何?
  2. 建材設備等級:合約附件的「建材設備表」,是否已詳列所有廚具、衛浴、門窗、磁磚的「品牌」與「型號」?是否暗藏「或同級品」的模糊字眼?
  3. 建築設計圖說:合約是否已附上雙方確認後的建築平面圖、立面圖?未來建商若要變更設計,其程序與雙方合意的方式為何?
  4. 開工與完工期限:合約中是否已載明「明確」的開工與完工日期?若建商逾期完工,其罰則與賠償計算方式為何?
  5. 租金補貼與搬遷費用:在重建期間,您需要搬離現有住所。合約是否明訂建商應支付的「搬遷費用」,以及在施工期間,每月應補貼的「租金津貼」金額?
  6. 稅費負擔界定:合建過程中產生的各項稅負(如:土地增值稅、印花稅、未來房地合一稅的計算方式),應如何分攤?合約中必須清楚界定。
  7. 選屋機制:未來新屋落成後,所有地主「挑選戶別」的先後順序與規則為何?是抽籤、協商、還是依權利價值高低?此機制必須公平、公開。
  8. 信託機制:為保障雙方,一個正規的合建案,應將地主的「土地」與建商的「興建資金」,交付給公正的第三方(通常是銀行)進行「信託管理」,確保專款專用,避免任何一方惡意脫產。
  9. 履約保證:建商是否提供「履約保證」機制?若建商在興建過程中倒閉或無法繼續履約,續建的機制為何?
  10. 違約責任:合約中必須清楚載明,若任一方(地主或建商)無法履行合約義務時,應負的法律責任與賠償條款

結論:專業諮詢,是您唯一的護身符

合建契約,是您將身家財產託付給合作夥伴的最終承諾書。這份文件的複雜度與重要性,遠非一般民眾所能獨立應對。

在您簽下名字之前,請務必、務必尋求專業的「不動產律師」或「地政士(代書)」,為您逐條審閱合約內容。花費一筆數萬元的顧問費用,來確保您數千萬、甚至上億元資產的安全性與未來性,這將是您在整個重建過程中,最明智、也最必要的一筆投資。

記住,在合建的世界裡,沒有「不好意思問」,只有「沒問到的風險」。謹慎,是您保護自己唯一的護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