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公設比」:如何評估社區公共設施與室內實際坪效?
在您瀏覽新建案的廣告文宣時,總會被「權狀 40 坪,氣派大三房」這樣的標語所吸引。然而,當您實際走進屋內,卻常常感到空間似乎沒有想像中來得寬敞。這個巨大的心理落差,源自於一個所有大樓住戶都無法迴避的名詞——「公設比」。
公設比,如同房價中一隻看不見的巨獸,默默地吞噬了您室內的實際使用空間。學會如何看懂公設比的結構,並理性評估其價值,是您在購買大樓型產品時,守護荷包、確保坪效的必備技能。
一、公設比是什麼?結構與分類解析
公設比的完整定義是:「公共設施面積」佔「建物總權狀面積」的百分比。
【計算公式】
公設比(%) = (公共設施面積 ÷ 權狀總面積) × 100%
您所買到的公共設施,又可細分為「大公」與「小公」兩類:
- 大公:由「全體住戶」共同持分並使用的設施。例如:大廳、健身房、游泳池、交誼廳、管理員室、配電室等。
- 小公:由「部分住戶」共同持分並使用的設施。最常見的就是您那一層樓的電梯間、樓梯間與走道。
您的權狀中的公設面積,就是「大公面積」加上「小公面積」的總和。
二、多少才合理?不同建築類型的公設比行情
公設比並非越低越好,一個零公設的建築,也意味著您將失去梯廳、樓梯等必要的設施。合理的公設比,取決於建築的類型與規劃。
| 建築類型 | 常見合理公設比 | 主要公設內容 |
|---|---|---|
| 無電梯公寓 (5 樓以下) | 10% ~ 15% | 僅有樓梯間。 |
| 華廈 (6-10 樓,有電梯) | 18% ~ 25% | 樓梯間、電梯。 |
| 社區型電梯大樓 (11 樓以上) | 30% ~ 35% | 樓梯間、電梯、大廳、各式休閒公設。 |
| 商辦、住商混合大樓 | 40% 以上 | 氣派大廳、多部電梯、複雜的機房設備。 |
警訊提示: 若一個新建案的公設比超過 35%,就應提高警覺,仔細檢視其公設的規劃是否真的物有所值。
三、如何評估公設的價值?實用 vs. 華而不實
面對高公設比,您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這些公設,我真的用得到嗎?」
【實用型公設(加分項目)】
- 健身房:使用率最高的公設之一,能為您省下健身房的會費。
- 垃圾集中處理區:讓您不用追垃圾車,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
- 郵件包裹室:因應網購時代,一個規劃良好的包裹室非常實用。
- 兒童遊戲室:對於有小孩的家庭,是不可多得的放電場所。
【華而不實型公設(需謹慎評估)】
- 游泳池:看似豪華,但維護成本極高(水費、救生員),這些成本最終都會反映在您的管理費上。
- KTV、電影院:使用頻率相對較低,且設備容易折舊。
- 宴會廳、棋藝室:同樣有使用頻率不高的問題。
風險提示: 一個社區的公設愈複雜、愈豪華,代表您未來需要負擔的管理費也愈高昂。請務必將「長期持有成本」納入您的購屋決策中。
四、公設比常見問答 (Q&A)
Q1: 權狀 40 坪,公設比 35%,室內到底剩幾坪?
A: 首先,算出公設坪數:40 坪 × 35% = 14 坪。接著,主建物+陽台的「室內使用面積」約為:40 坪 - 14 坪 = 26 坪。這就是為何產生巨大心理落差的原因。
A: 首先,算出公設坪數:40 坪 × 35% = 14 坪。接著,主建物+陽台的「室內使用面積」約為:40 坪 - 14 坪 = 26 坪。這就是為何產生巨大心理落差的原因。
Q2: 為什麼現在新建案的公設比都這麼高?
A: 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消防法規日趨嚴格,新建案必須設置雙安全梯、排煙室等,這些都會計入公設面積。第二則是市場趨勢,許多建案透過規劃豐富的休閒設施來吸引買方,也間接推高了公設比。
A: 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消防法規日趨嚴格,新建案必須設置雙安全梯、排煙室等,這些都會計入公設面積。第二則是市場趨勢,許多建案透過規劃豐富的休閒設施來吸引買方,也間接推高了公設比。
Q3: 我可以不買公設嗎?
A: 不行。只要是購買集合住宅,您就必須依照法規,共同持分必要的公共設施。您能做的,是選擇一個公設比相對合理、且公設規劃符合您需求的建案。
A: 不行。只要是購買集合住宅,您就必須依照法規,共同持分必要的公共設施。您能做的,是選擇一個公設比相對合理、且公設規劃符合您需求的建案。
結論:從「總價思維」轉換到「單坪價值」
在面對高公設比的時代,聰明的購屋者應學會轉換思維。與其執著於總權狀坪數,不如將焦點放在「室內實際單價」與「公設的實用價值」上。
在看房時,請務必詢問銷售人員「主建物」、「附屬建物(陽台)」及「公設」各是多少坪,並親身感受室內空間的尺度是否符合您的家庭需求。唯有如此,您才能真正看懂坪數背後的秘密,買到一個坪效實在、物有所值的好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