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面、辦公室、廠房:商用不動產投資入門與評估指標

當您在住宅房地產的投資上累積了一定的經驗與資本後,或許會開始將目光投向另一片更廣闊的海洋「商用不動產」(Commercial Real Estate, CRE)。相較於以「戶」為單位的住宅,商用不動產的承租方是「企業」,其租期更長、租金更穩定,且較少有住宅租賃的瑣碎管理問題。

然而,這片海洋也更深、更具挑戰性。店面、辦公室、廠房,這三類主流的商用不動產,其評估邏輯與風險屬性截然不同。本文將作為您的入門指南,為您解析這三類產品的核心投資屬性,並提供最重要的評估指標,幫助您建立正確的商用不動產投資觀。


三大商用不動產類型比較與評估指標

商用不動產(CRE)類型、屬性與評估指標
類型 (投資 DNA) 核心屬性 主要評估指標
一、店面
(高風險、高報酬,與在地商圈共存亡)
價值基礎: 人潮與消費力。
  • 地點與集客力: 是否位於主要幹道、三角窗、或捷運站出口?人流動線為何?
  • 面寬與格局: 面寬是否足夠(比深度重要),內部有無多餘樑柱?
  • 行業適用性: 是否具備天然氣管線、排煙設施、足夠電力等,符合目標行業法規?
二、辦公室
(穩定現金流,與整體經濟景氣連動)
價值基礎: 企業需求與經濟景氣。
  • 地段等級與物管: 是否位於核心商業區(CBD)?大樓的物業管理品質與等級(A級/B級)?
  • 交通便利性: 鄰近捷運站、主要幹道等,是企業選址的必要條件。
  • 區域空置率: 空置率越低,代表需求越強勁,資產越保值。
三、廠房
(極度專業,與產業政策、供應鏈緊密掛鉤)
價值基礎: 是否符合特定產業的生產流程與物流需求。
  • 土地使用分區: 是否座落在合法的「丁種建築用地」等工業用地上(避免違章風險)?
  • 交通動線: 廠區道路是否足以讓大型貨櫃車順暢進出與迴轉?是否鄰近高速公路、港口?
  • 建築規格: 廠房的「樓層挑高」、地板的「樓板載重」「電力供應容量」是否符合目標產業需求?
  • 廠區腹地: 是否有足夠的空地供貨車裝卸與停放。

商用不動產投資常見問答 (Q&A)

Q1: 商用不動產的投報率,一定比住宅高嗎?
A: 一般來說,「毛投報率」確實較高(市場常見 3-5% 以上)。但需注意商用不動產的管理、稅負成本較高,且在經濟不景氣時,其「空置期」可能遠比住宅長。這些都是計算「淨投報率」時必須考量的風險。
Q2: 投資商用不動產,貸款條件有什麼不同?
A: 銀行對於商用不動產的貸款審核,通常比自用住宅更為嚴格。貸款成數普遍較低(約 6-7 成,甚至更低),利率較高,且幾乎沒有寬限期。投資人需要準備更為雄厚的自有資金
Q3: 我是新手投資人,建議從哪一種商用不動產開始?
A: 對於剛從住宅市場跨足的投資者,門檻相對較低、較容易理解的,或許是位於成熟商圈、坪數不大的「小店面」,或是市中心小坪數的「辦公室」單位。廠房與工業土地的專業性極高,不建議新手貿然投入。

結論:跨入專業投資的另一扇門

店面、辦公室、廠房,這三類商用不動產,各自有其獨特的產業生態與評估邏輯。它們不像住宅,可以單純從「居住」的角度去感受,而是需要更宏觀的產業視野、更精準的數據分析,以及更長遠的景氣判斷。

對於有志於成為專業不動產投資者的您,商用不動產無疑是資產配置中,值得探索的另一扇門。但在您推開這扇門之前,請務必做好加倍的功課,並備妥充足的銀彈,才能在這片專業的海洋中,穩健航行。